新研究破解棉花生物育种“卡脖子”难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建立了跨越种间和种内的无基因型限制的棉花高效遗传转化体系(SAMT),破解了难以利用棉花主栽品种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的“卡脖子”问题,为加速棉花基因工程育种进程提供了技术保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
基因型限制和转化周期长是棉花遗传转化的两大技术屏障,阻碍了棉花基因功能验证和优异转基因材料创制,往往无法对当前棉花主栽品种进行目标性状的直接改良,难以实现以主栽品种为基础受体的基因聚合和品种改良。
该研究以棉花种子顶端分生组织干细胞为外植体,结合农杆菌和超声波处理,将外源载体整合到干细胞中,进而诱导干细胞产生不定芽,并利用壮观霉素抑制主芽生长,诱导腋芽的产生,有效降低嵌合体概率。该研究建立的SAMT转化体系成功打破了棉花种间和种内遗传转化的基因型限制,陆地棉、海岛棉和亚洲棉等多个棉种均成功进行了转化,获得的过量表达转基因材料和基因编辑突变体材料均可稳定遗传。SAMT体系的转化周期为2-3个月,未发生转基因再生苗不育现象,也未出现畸形苗。该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加速棉花功能基因验证和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为棉花生物育种提供科技支撑。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揭榜挂帅项目的支持。
学术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制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记者
宋雅娟 谢芸
瞄准高质量发展 昆山产业链不断升级******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瞄准高质量发展 昆山产业链不断升级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江苏昆山向存量土地要发展增量的同时,瞄准高质量发展,聚焦头部企业、科创企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的超越”。
当记者到达昆山时,当地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正在进行一场碰头会,碰头会的焦点问题是如何盘活现有的存量土地。
这是从空中视角拍摄到的昆山,过去“缺什么补什么”的招商策略让各类制造企业串“点”成“链”,但同时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稀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经过一系列调研,昆山出台了进一步推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工作的若干意见,新一批存量土地的改造提上日程,土地使用权人可以以转让、入股、联营等多种方式开发低效用地。眼前,这片土地就被列入昆山市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名单。
通过统一规划,改造后园区将吸引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机器人研发等产业进入,预计未来亩均税收将达到50万元,是原来的3倍。土地的提质增效让昆山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而持续锁定最先进的技术也推动着昆山产业链不断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的增长引擎,这坚定了昆山发展培育自己工业大脑的思路。
这是一场企业展示会的现场。昆山邀请了200多家科技企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台上,这些企业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台下,昆山各类制造企业、主管部门认真聆听,不想放过任何合作机会。
目前,昆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比约51%。根据当地测算,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6%。此外,2025年前,昆山计划实现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0家,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央视网)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